第三讲 溶液和溶解度 模块一 溶液的形成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 溶液的形成 1.溶液 思考与交流 (1)平时喝过的糖水,那糖水是怎么来的? 实验 1:将固体蔗糖加到水里,搅拌,发现固体不见了,这个过程就是溶解,得到的糖水就是溶液。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,形成均一的、稳定的混合物。 均一性:溶液中任意部分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。(如密度,糖水的任一部分同等甜) 稳定性:外界条件不变时,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。(如糖水不会无故析出蔗糖) 思考与交流 (1)均一、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? (2)溶液一定是透明、无色的吗? 判断对错 1、冰水混合物是溶液。( ) 2、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,变稀了。( ) 易错提醒 1.溶液一般是透明的,但透明不一定无色。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、FeCl2 是浅绿色的、FeCl3 是黄色的。 2.溶液的组成 (1)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。 溶剂: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。 溶质: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。 如:糖水,溶剂是水,溶质是蔗糖。 及时小练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生理盐水 酒精溶液 碘酒 盐酸 一种溶液里,只能有一种溶质,对吗? 归纳总结 1.溶液一定是混合物。因为它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,如硫酸铜溶液由 CuSO4 与水组成,海水由 NaCl、 MgCl2 等于水组成。 2.溶质可能有几种,但溶剂只有一种。 3.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,液体看作为溶剂。 如食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,水是溶剂;碘酒中碘是溶质,酒精是溶剂。 ②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,一般习惯上把量多的看作为溶剂,量少的看作为溶质。 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,一般就是水溶液。 如医用消毒酒精,它的溶质就是酒精,溶剂是水。 3.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思考与交流 (1)若手背不小心沾有 NaOH 固体,感觉有灼热感,这是为什么呢? (1)溶解放热:如 NaOH 固体溶解、浓 H2SO4 溶解、CaO 固体溶解; (2)溶解吸热:如 NH4NO3 溶解; (3)溶解温度基本不变:如 NaCl。 4.乳化现象 思考与交流 (1)家里的盘子沾满油渍,为什么用水洗不干净? (2)你是怎么洗掉的?原理是什么呢? 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小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,从而使油与水不再分层,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就 是乳化作用。 资料卡片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盐水 泥沙河流 牛奶、原油 生病时,挂的生理盐 检查胃病时,钡餐是硫酸钡 使用农药时,将 水是溶液 的悬浊液 农药配成乳浊 举例 用途 液,喷洒更均匀  溶液的形成 【例 1】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( ) A.混合物体一定是溶液 B.均一、稳定、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.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.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不同的 【例 2】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( A.生理盐水 B.“雪碧”汽水 ) C.碘酒 D.冰、水混合物 【例 3】碘是紫黑色晶体,可以溶解在汽油中,形成紫红色溶液。 (1)碘的汽油溶液中,溶质是 ,溶剂是 ; (2)甲、乙、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,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(汽油分子没有画出)。 碘分子 甲 乙 ①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, 丙 (填甲、乙、丙)的示意图符合事实。  溶解的热效应 【例 1】下列物质加入水中,吸收热量的是( A.硝酸铵  B.氢氧化钠 ) C.浓硫酸 D.生石灰 乳化现象 【例 1】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的应用的是( ) A.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.用肥皂液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C.用汽油洗试管上的油污 D.用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模块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 饱和溶液 1.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室温(25℃)下,开始的烧杯装有 10mL 蒸馏水 实验 1 A1 A2 A3 A4 从 A1→A3 溶液,NaCl 不能再继续溶解,则 A3 是饱和溶液; 从 A3→A4 溶液,加水后,NaCl 能再继续溶解,则 A4 是不饱和溶液; (1)饱和溶液:在一定温度下,向一定溶剂里,加入溶质,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,得的 溶液是饱和溶液; 结论 不饱和溶液: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,叫不饱和溶液。 (2)饱和溶液转换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:加溶剂; 不饱和溶液转换成饱和溶液:加溶质。 在室温(25℃)下,开始的烧杯装有 10mL 蒸馏水 实验 2 B1 B2 B3 B4 B5 B6 从 B3→B4 溶液,升温后,NaCl 能再继续溶解; 从 B5→B6 溶液,降温后,析出 NaCl 固体,NaCl 不能再继续溶解; (1)饱和溶液转换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:升高温度; 不饱和溶液转换成饱和溶液:降低温度。 结论 (2)从 B5→B6 溶液,冷却热的饱和溶液,析出固体,这个过程叫结晶。也可以蒸发溶剂, 得到晶体。 2.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归纳总结——转换方法 ( )( )( ) ( )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( )( ) 结晶 ( ) 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:加溶质、蒸发溶剂 3.浓、稀溶液与饱和、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(1)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。如饱和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。 (2)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。如不饱和的 KNO3 溶液,它的溶解度很大,可能是浓溶液。 (3)看溶液浓稀,关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即可。 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【例 1】20℃时,取甲、乙、丙、丁四种纯净物各 20 g,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,充分溶解 后的情况如表: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/g 4.2 2 0 9.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.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( ) B.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:丙>乙>甲>丁( ) 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【例 2】欲使任何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,下列措施肯定不可行的是( A.改变温度 B.蒸发溶剂 C.加入溶质 ) D.倒出溶液 【例 3】下列方法一定能使 20℃时,200 g 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.降低温度接近 0℃ C.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B.加入蒸馏水 D.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,但不蒸发水分 模块三 溶解度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三 溶解度 1.溶解度 (1)含义:在一定温度下,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,所溶解的溶质质量。 如“20℃时 NaCl 溶液的溶解度为 36g”的含义:在 20℃时,100g 水最多能溶解 36g NaCl。 (2)四要素: ①条件:在一定温度下。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,故不指明温度,溶解度没有意义。 ②标准:100g 溶剂中。 物质的溶解质量与溶剂量成正比,若要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,必须要等量溶剂,注意是溶剂 是 100g,而非溶液是 100g。 ③状态:达到饱和时。 溶质能在溶剂中持续溶解,只有达到饱和状态时,溶解度才是一个确定的值。 ④单位:克。 因为溶解度即溶质的质量,单位为 g。 【练 1】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(1)把 20g 某物质溶解在 100g 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,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 20g。( (2)20℃时 10g 氯化钠可溶解在 100g 水里,故 20℃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g。( ) ) 【练 2】 “20 ℃时,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”。则 20 ℃时 ①在 100g 水中,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g,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 g。 ②在 50g 水中,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g,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 g。 ③完全溶解 72g 氯化钠,至少需要 g 水,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 g。 2.溶解性与溶解度 溶解度/g(20℃) <0.01 0.01~1 1~10 >10 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举例 CaCO3、BaSO4 Ca(OH)2 KClO3 NaCl、KNO3 难溶 微溶 0.01 可溶 易溶 1g 10g 【练 1】(1)20℃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 0.0013 克,所以碳酸钙是 (2)20℃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克,所以食盐属于 资料卡片——气体溶解度 溶物质。 溶物质。 [来源:学科网 ZXXK][来源:学#科#网] (1)含义:气体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下,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 做该气体的溶解度。 如: ‘常温常压下,氨气的溶解度是 400’。意思是:常温常压下,1 体积水中,能溶解 400 体积的氨气。 (2)影响因素:温度、压强。 ①打开汽水瓶盖时,汽水会自动喷出来。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有关。 ②喝了汽水后,常常会打嗝,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。 【练 2】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(  ) A. 烧开水时,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. C. 揭开啤酒瓶盖,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. 夏季黄昏,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溶解度 【例 1】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( ) A.增加水的质量 B.把硝酸钾粉碎,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C.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D.升高溶液的温度 【例 1】14. (2020 广州)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,将 100g60℃的 KNO3 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后,,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,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( )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KNO3 的溶解度 A 升温 变大 变大 变大 B 降温 变小 变小 变小 C 加入 KNO3 固体 不变 变大 变大 D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模块四 溶解度曲线 1.溶解度曲线 0 10 20 30 40 50 NaCl 35.7 35.8 36 36.3 36.6 37 KNO3 13.3 20.9 31.6 45.8 63.9 85.5 温度/℃ 溶解度/g 根据上表,绘制溶解度曲线图。横坐标是温度,纵坐标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,最后用平滑曲线 将这些点相连。 w/g 90 70 50 30 10 _O 10 30 50 T/℃ 回答下列问题: (1)10℃度时,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,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‘>’、’<’或‘=’)。40℃时,溶解度:NaC

pdf文档 【人教版】第3讲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 (原卷版).pdf

初中 > 九年级 > 化学 > 文档预览
18 页 1 下载 12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
温馨提示: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,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。
【人教版】第3讲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 (原卷版).pdf 第 1 页 【人教版】第3讲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 (原卷版).pdf 第 2 页 【人教版】第3讲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 (原卷版).pdf 第 3 页 【人教版】第3讲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 (原卷版).pdf 第 4 页 【人教版】第3讲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 (原卷版).pdf 第 5 页
下载文档到电脑,方便使用
还有 13 页可预览,继续阅读
本文档由 资料管理员2024-01-04 21:23:19上传